文旅周刊 | 画桥!画桥!
第十二期
画桥横卧万溶江。张谨 摄
1
吉首画桥,是超越物理的艺术想象。
要不是它已经架在湘西,架在乾州古城,架在万溶江之上,谁能想象,谁敢想象,一座桥可以做成一个美术馆?
桥馆合一,称作“画桥”便格外理直气壮。
它绝不怕你由这个名字出发,去作更多的美好想象。建在千年古城里,建在悠悠的万溶江上,画桥也是如画美景中的神来之笔。
2
画桥!
只有大师与大师之间的灵感碰撞,才会有这样的天才设想!
2013年,世界级艺术大师黄永玉决定为家乡捐赠一座美术馆,谈到了选址这一步,黄永玉便对建筑大师张永和说:“你代我去看,反正你是建筑师!”
在古城的铁锁桥上,张永和给黄老打电话,很短的通话,两人便定下“桥馆合一”的方案。
桥馆合一,就是通过两桥叠合的方式,创造出三个公共空间:
下面是一座钢桥,古城的居民、游客都可以步行走过;钢桥上设置一平顶,围合出一个展厅;上面是一个混凝土拱桥,有屋顶、有墙,里面是另一个展厅。上下两个展厅又通过内部楼梯相连,展厅的总面积接近半个足球场。
在张永和的想象中,大家过来过去每天上班买菜,带小孩去幼儿园上学,都从画桥走过。也许有一天下雨,一个孩子避雨的时候就进去看看,发现一张画他喜欢,可能一下子这孩子的人生就改变了。
今年6月25日,吉首“画桥”正式揭幕启用。黄永玉题写的“画桥”二字挂在门头上,字亦如画。张永和为“画桥”揭幕时说,画桥“是艺术与人间烟火最自然、也最亲切的交融。”
3
画桥,是湘西美术的一个高地。
知名画家、原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吴正义说,画桥是湘西独此一家有专门场地的美术馆,画桥的展览场地是湘西最好的,“展览的规格也要做到最好。”
画桥启用之时,12位在湘西生活、工作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知名画家拿出自己的作品,庆祝“画桥”的诞生。
100幅美术画作,全是画家们的精品力作。这些作品,之前大多获过大奖,走上过更大的展台。好几幅作品,有10平方米大小,这次也搬进了画桥。
吴正义评价,自己在湘西组织画展四十余年,此次画展应该是整体水平最高的一次。
4
“打卡”画桥,成为湘西人的新时尚。
开馆后的前几天,画桥的人气,比百米之外的铁锁桥似乎更高一些——那里是古城里的热门打卡点。
7月8日,开馆已两个星期,暑假也开始了,更多的学生走了进来。
医务人员宋妮娜带着她还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宋升来到了画桥,他们专从永顺赶过来看展。宋妮娜是绘画爱好者,儿子是陪她来的。
在矮寨景区做城管的杨升也带上了女儿图图和侄女欢欢来到这里,还在读四年级的欢欢全场看得仔细。杨升在微信朋友圈对侄女进行了表扬。
一些年轻人在画桥有另外的“打卡”方式。覃戬、田莎是吉首城里的时尚人士,她们多次来到这里拍摄短视频和照片,主要目的并不是用心灵去感受画作,而是要将自己置身于一件件美的事物中,从而提升自身在社交网络上的人气。这样的“打卡”方式,是画桥作为文旅名片的独享;在图书馆、博物馆等文化场所,这是少见的。
5
更多的人在画桥感受到艺术之美。
在这次首展上,湘西州美术家协会主席向水英看到,“画桥”已经成为艺术家们的交流中心,吸引了大量的美术爱好者,他们在这里了解绘画艺术,陶冶情操。“画桥”,就这样推进了本土优秀艺术家与普通民众的对话与交流。
向水英认为,画桥从“美术馆”的角度向社会传递一种艺术的体验,将本身可能“大隐于市”的美术馆及高雅的绘画艺术与普通民众的距离无缝对接,从而成为湘西新的文化地标、网红打卡热点、城市的精神家园。
吉首市委书记李诗兴是绘画爱好者,他对画桥有另一个维度的定位:将画桥打造成为一个专业化、特色化、品牌化的文化平台,以书画艺术为媒,让更多艺术家走进吉首、感悟吉首,创作更多优秀作品,为吉首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增能。
画桥的管理负责人吴垣介绍,今后将不定期举办更多的邀请展,也将不定期举办一些文艺交流活动。
画桥,让湘西人离艺术越来越近!
点击图片查看详情
画桥“湘西画家画湘西”美术作品展
作品选登
《春韵图》 吴正义
《故乡情》 夏令兵
《王者之风》 张雁碧
《晚宴》 彭方山
《微雨》 刘鸿洲
《晨曲》 彭秀槐
《春暖苗寨》 王锡忠
《谁家黛帕乖》 向水英
《云岭逸隐 》 彭元武
《山列千重静 》 田明
《皓态孤芳惊春梦 》 李万峰
《家山祥云 》 彭奎华
来源|团结报
作者|记者 欧阳仕君 田华 张衡 实习生 彭茜 符睿
编辑|刘娜
监制|陈昊
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